【如何保存跟媽媽的照片】
____舊照片
選了一日,一口氣掃描好手上的舊照片,那是母親許久之前就整理成相本、放在行李箱內,早早就交付好的存在。不只是照片, 還有著我自國小開始的獎狀與文件,直到我碩士畢業那一天。
好像日子就停留在那裡了,在那之後,我去了哪裡?畢業後, 工作浮沉,閒暇時出國散心,投身戀愛,母女之間的聯繫轉為網路上的相處、數位的相紙。
這些相紙吸納了碳的味道,不只是記憶與時空,更成為氣味的載具,彷彿又回到母親離開的那一天。還真是4D啊,忍不住跟朋友這樣說道。有些相片已經遭白蟻啃噬,母親搶救下來,我想像著她珍惜地放入相本、夾鏈袋、鐵盒、行李箱的畫面。
許多時刻我都已不記得,包括五歲時去到東京、河口湖以及迪士尼的照片。相片替我記得,母親也都記得,我放進掃描機裡,讓數位的訊號代替我記得。
這陣子以來,我很怕睡著、或看人睡著的模樣,那就像是我早已經預習許多次母親的死亡,躺著、眼睛就再也沒有張開了。但當那樣的畫面真的來到眼前時,當下只有停不住的眼淚。到現在依舊每天重播這樣的畫面。
也許仍有些快樂的事。掃描了三百張舊照片,原以為此生再也找不到父親的照片,但裡頭仍存著幾張與他的合照,還有一張全家出遊的照片,儘管彼時大家都已經破碎,我還曾經在母親與父親吵架時拿出剪刀剪去全家福,留下我與母親的半邊。
我記得母親的美麗,照片裡也是如此。如果母女之間勢必爭論,我想她是贏的,她年輕時的美麗我完全看不到車尾燈,也服氣她總是唸我胖。
放舊照片的盒子,是我參加高中同學喜酒帶回來的喜餅盒子,裡頭還掉下了幾根母親的頭髮。我知道是她的,因為總是比我的頭髮還要來得細軟。蓋上蓋子,我知道這就是所有了,而我終於悲傷起來。
──〈遺物之書〉《卸殼》
想起大學時代流行用底片機、LOMO機拍照,或特地買過期底片來拍,到了現在則是有各種濾鏡營造復古感,但真的處理起舊照片的時候卻希望它色澤鮮明、保存良好,實在不知道幾十年後的人類會怎麼面對各種AI大運算美肌後的照片模樣。
具體來說,整理手中這些舊照片的過程是這樣的:上facebook發問「怎麼掃描舊照片?」感謝身邊友人的協助,願意出借手上的掃描器。到相片店去問時,掃描一張照片要價幾十元,掃完三百張舊照片也是一筆開銷; 或是用Google的PhotoScan App,其實辨識能力很強,也是一解。
這裡頭多是已經變質、甚至從白蟻嘴下搶救回來的照片,卻也是剩下僅有的。其實就算掃描起來,也不是原本的模樣,但我還是挑了一個下午,一口氣把這些照片全數掃描起來,丟進名為Photo Scan的資料夾中,透過這樣的儀式,感覺自己還是可以留下些什麼。
此外,身邊的攝影記者們也提醒,不要用黏式的相本放照片、也不要去護貝舊照片,最好的方法是用無酸相本保存、放在防潮箱內。還是得找一天,重新整理這些舊照片一番。
附註:用的是富士通Fujitsu ScanSnap iX100(本文非業配)